正文暑假即將告罄,孩子此刻在忙什么?家長又可知自己對孩子的影響?這幾天,我完全處在失常狀態下的悲喜交加。 歷經兩個月的形影不離,我家的熊孩子們終于要開學了。 要開學的前一周,才最是考驗家長的時候,是真佛系?還是偽佛系?修為幾何? 為什么會這樣說? 沒有什么特殊的原因,只是看孩子們的作業完成情況就清楚了。 檢查:語文,沒寫完;數學,沒寫完;英文,沒寫完…… 問:寫完了什么? 答:手工報。 我:世界如此美妙,我不要暴躁、暴躁、暴躁…… 可是看到他們依舊沒心沒肺笑得開心、玩的灑脫, 我的憤怒是分分秒秒沖到頭頂來! 開學在即, 往往有這么幾種類型的孩子, 看看能不能對號入座? 【開學前狂補作業的孩子】假期前的一周,一定是瘋狂補作業的一周, 那么家長如我,要注意了: 孩子玩心甚濃,開學收心工作,任重道遠! 從開學前補作業這一周開始, 就要盡可能準時作息、按計劃完成作業、為新學期制訂學習規劃…… 減少無效時間,如玩游戲、打手機、看電視; 增加有效時間,如閱讀、運動、聽音樂; 新學期的學習規劃,不要好高騖遠, 腳踏實地,哪怕能夠進步一點點就好, 甚至能夠按照規劃進行就好。 開學前的收心, 收的是孩子一顆貪玩的心; 耗的卻是家長的智慧和能量。 不要急于求成,更不必動輒上綱上線, 大道無形, 于無形中, 或諄諄誘導,或推心置腹, 或指點迷津,或暴跳如雷, 不管家長方法如何, 能夠讓孩子這顆野馬般狂縱的心, 漸漸回歸到按部就班的軌道才是正道。 【開學前壓根不在乎作業的孩子】開學前沒有狂補作業, 不是因為作業已經完成, 而是壓根兒無視作業的存在, 或是已經做好了無數敷衍老師的借口; 這種表現的孩子,家長應該最為緊張。 作業沒有完成, 卻依舊可以泰然若素, 仔細想想, 就像打仗沒有帶槍卻敢直面對手的若干火力, 還真是想要為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質鼓鼓掌。 但是,作為家長千萬不要盲目去鼓掌, 大是大非面前, 原則是必須要遵守的前提。 學生要完成作業,就是原則。 有些家長真的會陶醉于孩子的“甜言蜜語”, 或者被孩子的小機靈而“感動”: 雖然作業沒有完成,但是可以看出我的寶貝好聰明! 哪里來的盲目自信? 哪里來的感覺良好? 快快收住吧, 也許,這才是孩子不屑于完成作業的最根本原因。 因為他篤定,能夠“吃定”家長; 家長都不關注作業情況了, 老師又何為? 【開學前已經萬事具備、準備妥帖的孩子】開學前一周, 所有的作業,條條框框、張張本本, 工工整整、認認真真的重新檢查一遍, 成竹在胸,平穩的放入書包。 再把通過各種渠道拿到手中的下學期教材, 有條不紊的翻看上一遍或幾遍, 劃劃重點、做好預習, 提前為新的學習做好準備; 最后,再自己的備忘錄里, 規整整的打出新學期學習計劃, 每月、每周、每天, 重點做什么,必須做什么,計劃做什么…… 穩當當的把各條各項一一列舉。 這種孩子的家長, 千萬不要偷著樂, 就開心的笑出來吧! 這就是妥妥的“別人家孩子”, 好的習慣、好的方法, 就是好的成績、好的未來! 怎不讓人羨慕萬分? 呵呵, 快要開學了, 你家孩子屬于哪種類型? 先莫怪孩子的無措與失敗, 作為家長,你又是哪種類型? 【冷漠嚴酷型】在情感上稍顯冷漠, 對孩子非常嚴厲, 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, 很容易被塑造成孤獨兒童。 孤獨兒童的內心里, 可能隱藏著一個不真實的自我, 看起來獨立, 實際上卻是否定自我的需要。 【矛盾多變型】生活重壓下的家長, 自己情緒也難以穩定, 有時不免對孩子冷淡煩躁, 有時又呵護有加。 這樣的環境很難幫助孩子建立起穩定的安全感, 潛意識里他會認為, 只有不斷哭鬧, 才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愛和關注, 并經常感到愉快、滿足和憤怒、傷心交替出現, 不由地對家長形成愛恨并存的矛盾情感。 【忽略型】有些家長工作繁忙, 或許是自己性格使然, 總表現出缺乏耐心的一面, 他們總想快點從教育孩子的負擔中解脫出來, 所以, 常常鼓勵甚至強迫孩子過早地開始探索和獨立。 事實上, 當孩子獨立嘗試對世界的探索時, 如果得不到來自父母的情感支持, 就容易造成他對獨立的恐懼。 他們知道如何通過討好家長做出好孩子的樣子, 或找出各種借口來贏得家長的注意力。 他們缺乏必要的安全感, 需要不斷反復地確證是否有人隨時都在關心自己。 【控制型】出于愛護孩子的本能, 或者出于難以掌控自己的生活而產生的恐懼, 以及對孩子的過度依戀, 有些家長,尤其是媽媽, 內心渴望完全掌控孩子的行為, 甚至難以忍受與孩子的片刻分離。 但這樣的情況特別容易產生距離兒童。 他們不害怕親近, 但總是小心保持自己與他人的距離; 他們允許家長抱, 但同時總是把臉扭到一邊, 不讓家長親。 因為他們害怕過于親近會使自己無法從家長的控制中逃脫。 毫無疑問, 這些類型的家長, 都不算是合格的家長, 分分鐘也會把孩子逼瘋掉的節奏。 所以, 有熊孩子,也有熊家長, 孩子的成長都有數不盡的煩惱, 家長的教育也有數不清的困惑。 何以解惑? 唯有不斷學習, 相互配合成長。 新的學期, 孩子在前行, 我們也要不斷進步。 不是嗎? 共勉之! |
| Archiver|手機版|小黑屋| 崔老師課堂
( 冀ICP備11010574號-3 )
工業和信息化部備案:冀ICP備11010574號 ) 滄州特教-滄州自閉癥-滄州發育遲緩-滄州語言溝通 滄州注意力-滄州記憶力-滄州思維能力
Powered by 51內訓網
© 2001-2020 zhuyili Inc.